首页
Home
走进协会
Nav
协会工作
Nav
行业动态
Nav
会员之家
Nav
风采展示
Nav
媒体宣传
Nav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机构
分支机构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创先争优
行业资讯
行业法规
学术研究
文化生活
入会指南
会员风采
会员动态
下载中心
在线投稿
风景名胜区
公园广场
盆景赏石
工程赏析
协会刊物
微信平台
国家林草局新闻发布会 | 全力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二维码
5
发表时间:2025-02-14 17:0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网址:
https://mp.weixin.qq.com/s/Y9IeQln21FL4mxQ2NJU-Xw
2月14日,国家林草局召开2025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以及持续加强《条例》宣传贯彻工作安排
等
,营造全社会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闻发布会现场 (宋峥 摄)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国宝”“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景观、经济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保护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重点区域和具有重要价值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破坏古树名木行为受到有力惩处,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违法采伐、移植、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时有发生,少数地方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保护管理要求不统一等,亟须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在此背景下,司法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林草局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圆满完成立法工作。1月25日,李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3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开启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崭新篇章。
《条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制度设计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保护第一。
《条例》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长期实践经验上升到法规层面,强化保护第一,突出科学保护、原地保护,全链条、全方位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创造了法治条件。构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压实保护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对非法采伐、移植、损害古树名木等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全面追究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二是坚持分级分类。
针对不同树龄的古树名木,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规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注重管养结合。合理衔接城市、乡村古树名木保护等级划分,允许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城市古树实行提级保护。按照全面但有区别的原则,规定散生古树名木和古树群普查、认定、公布程序,对古树名木位于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以及古树名木保护与文物保护相关的情形,分类提出保护管理要求。
三是坚持合理利用。
《条例》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古树名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人工培育、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树木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充分发挥这些人工商品林的经济效益。对于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等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古树名木,确需移植的,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在不破坏古树名木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合理开展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实现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
四是坚持文化传承。
古树名木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交融而形成的生态美景,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宣传教育,结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以及传统节庆、民俗,合理发挥古树名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促进古树名木资源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条例》出台充分总结了前期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全绿委办和国家林草局在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聚焦规范化,搭建全面系统的保护制度框架。《条例》从国家层面对保护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统一规范,17个省份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修订完善普查、鉴定、管护等技术规范,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选取四川剑阁、陕西黄陵等4个县区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试点。二是聚焦精细化,构建智慧精准的保护管理模式。组织完成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开发上线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针对濒危衰弱的古树名木协调落实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地方实施抢救复壮项目。三是聚焦协同化,建立高效联动的保护工作格局。2022年起,国家林草局会同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连续3年开展专项行动,三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深化部门协作长效机制,联合国家文物局统筹推进古树名木保护与文物保护。四是聚焦社会化,形成多元立体的科普宣传矩阵。连续举办三届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创新开展“双百”古树推选、七夕“古树下的告白”等特色宣传活动,出版《中国古树名木·‘双百’古树》画册,主流媒体推出评论文章、“古树的故事”专栏、纪录片等,刊播公益广告,保护古树名木日益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下一步,全绿委办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条例》宣传贯彻,完善配套制度,压实各方保护管理责任,加强动态管理,落实落细保护管理措施,营造全社会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时,按照《条例》规定,全国绿化委员会每10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今年,全绿委计划启动开展第三次全国资源普查,进一步完善资源数据库,便于精细化管理,特别是第二次普查未覆盖国有林区原始林分和自然保护区,将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手段,掌握这些区域的资源状况,以古树群形式分类加以整体保护。全绿委将会同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普查工作方案,修订完善普查鉴定技术规范,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第三次普查。
文章分类:
行业资讯
古树名木行业资讯
分享到: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关注协会微信平台